是的,遮瑕膏通常需要打底,這是一個能讓妝容更完美、更持久的關鍵步驟。
您可以將打底想像成在畫畫前先為畫布上一層底漆,它能讓後續的顏料更服貼、色彩更飽和。同樣地,為肌膚打底能為遮瑕膏創造一個更理想的附著表面。
以下是為什麼需要打底,以及不同情況下的具體建議:
為什麼遮瑕前需要打底?
-
平滑肌膚紋理: 底妝產品(如妝前乳、粉底液)可以填平毛孔、細紋等細小凹凸,讓後續的遮瑕膏不會卡在紋路裡,妝感更平滑。
-
均勻膚色: 粉底液能先校正整體膚色,後續只需要針對局部瑕疵(如黑眼圈、痘疤)進行重點遮瑕,用量更少,妝感也更輕薄。
-
提升附著力與持久度: 在打好底的皮膚上,遮瑕膏能更牢固地附著,不易因為出油、流汗或摩擦而移位或脫落。
-
防止結塊或乾裂: 尤其是在眼下等容易乾燥的部位,使用保濕型的妝前乳打底,可以避免遮瑕膏吸取皮膚本身的水分而顯得乾燥、龜裂。
不同情況下的打底順序建議:
一般來說,常見的順序是:保養 → 防曬 → 妝前乳 → 粉底液 → 遮瑕膏 → 定妝。
但根據您的需求和瑕疵類型,可以微調:
情況一:一般瑕疵(痘疤、斑點、泛紅)
-
最佳順序:先上粉底,再遮瑕。
-
原因: 粉底液本身已經能遮蓋掉一部分瑕疵,上完粉底後您會發現,需要遮瑕的範圍和用量都減少了。這樣可以避免先上了厚厚的遮瑕膏,卻被後續的粉底刷或海綿不小心推開,導致遮瑕效果大打折扣。
情況二:嚴重黑眼圈或大片色素沉澱
-
可考慮順序:先校色遮瑕,再上粉底,最後再輕壓一層遮瑕(可選)。
-
原因: 如果黑眼圈顏色非常深(發青、發紫),可以先使用對比色(如橘色、蜜桃色)的校色遮瑕膏來中和暗沉,然後再覆蓋上一層粉底液。如果覺得遮蓋力還不夠,最後再輕輕點上少量接近膚色的遮瑕膏即可。這樣可以避免為了遮黑眼圈而上了過厚的粉底,導致眼下乾燥。
情況三:追求極致輕薄裸妝
-
可考慮順序:只上隔離霜/妝前乳,然後直接遮瑕,最後定妝。
-
原因: 如果您皮膚底子很好,只想局部修飾小瑕疵,可以跳過粉底液這一步。在完成保養防曬後,使用有潤色或平滑效果的妝前乳均勻膚質,然後直接上遮瑕膏,最後用蜜粉定妝。這樣妝感最輕薄。
總結與關鍵提醒
-
基本原則: 「先濕後乾」。液態/膏狀的粉底先上,乾粉類的蜜粉最後上。因此遮瑕膏(濕)通常會在粉底(濕)之後、蜜粉(乾)之前。
-
打底不僅是粉底: 廣義的「打底」也包含了妝前保濕和妝前乳。即使不上粉底,也務必做好保濕並使用妝前乳,這對後續遮瑕的成敗至關重要。
-
工具手法: 上遮瑕膏時,建議用指腹或細小的遮瑕刷點拍開,而不是用推抹的方式,才能保留最高的遮瑕力。
總而言之,為遮瑕膏進行適當的打底,是讓妝容精緻、持久的必做功課。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膚質和當天的妝容需求,選擇最適合的打底與上妝順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