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瑕膏和粉底液是底妝的黃金搭檔,搭配得當能打造出無瑕又自然的妝容。它們的搭配順序和手法非常重要,會直接影響妝感的精緻度和持久度。
最核心的原則是:根據你想要的遮瑕「效果」來決定順序。
兩種主流順序的優缺點與選擇
下圖清晰地對比了兩種順序的適用場景與效果差異:
flowchart TD A[遮瑕膏與粉底液的搭配] --> B{選擇上妝順序} B --> C[順序一:先上粉底液] B --> D[順序二:先上遮瑕膏] C --> E[優點:
節省用量,妝感自然統一] C --> F[缺點:
可能拖動遮瑕] C --> G[最適合:
局部痘印/斑點
底妝顏色統一] D --> H[優點:
遮瑕力最強,不移位] D --> I[缺點:
可能厚重,邊界明顯] D --> J[最適合:
大面積色彩校正
(如黑眼圈/泛紅)
及高手使用]
第一種:先粉底,後遮瑕 —— 最推薦新手、最常用
這個順序的目的是「精準修飾粉底後仍殘留的瑕疵」。
-
優點:
-
節省用量: 粉底已經均勻了膚色並遮蓋了部分小瑕疵,你只需要在仍有瑕疵的地方點塗遮瑕,用量更省。
-
妝感自然: 避免了先上遮瑕可能造成的色塊感,妝容過渡更自然。
-
-
缺點:
-
如果手法不對,塗抹粉底時可能會把之前上好的遮瑕膏推開。
-
-
正確步驟與手法:
-
妝前保濕 & 防曬
-
上粉底液: 用海綿、粉底刷或手,將粉底液均勻拍開在全臉。
-
觀察瑕疵: 看看哪些瑕疵(如痘印、斑點)還顯露出來。
-
精準遮瑕: 用細小的遮瑕刷,點塗在殘留的瑕疵上。
-
暈染邊緣: 用指腹或微濕的海綿蛋,輕輕點拍遮瑕膏的邊緣,讓其與周圍的粉底融合。絕對不要推開!
-
定妝
-
第二種:先遮瑕,後粉底 —— 適合高手、需要強力遮蓋時
這個順序的目的是「進行大面積的色彩校正,並用粉底來統一膚色」。
-
優點:
-
遮瑕力最強: 遮瑕膏能直接緊貼皮膚,不會被粉底稀釋。
-
邊界更自然: 後續的粉底能幫助模糊遮瑕膏的邊界。
-
-
缺點:
-
容易用量過多,導致妝感厚重。
-
若粉底塗抹手法不對,同樣會破壞遮瑕。
-
-
正確步驟與手法:
-
妝前保濕 & 防曬
-
大面積色彩校正: 例如,用橘色遮瑕膏校正黑眼圈,用綠色遮瑕膏校正鼻翼泛紅。
-
上粉底液: 這是關鍵步驟!必須用海綿蛋或粉撲用「按壓、拍打」的方式上粉底,絕對不能用「推抹」 的方式,否則會把下面的校正色全部推花。
-
局部加強(可選): 如果粉底後覺得遮瑕力不夠,可以再少量點塗一層遮瑕。
-
定妝
-
總結與黃金法則
你的需求 | 推薦順序 | 關鍵技巧 |
---|---|---|
日常通勤妝、自然裸妝 | 先粉底,後遮瑕 | 粉底後精準點塗,只遮蓋殘留瑕疵 |
遮蓋嚴重黑眼圈、大面積泛紅 | 先遮瑕(校正),後粉底 | 校正後用按壓方式上粉底,避免推抹 |
痘痘、痘印等小點狀瑕疵 | 先粉底,後遮瑕 | 粉底後用細刷精準點塗 |
最後記住幾個通用技巧:
-
質地搭配: 盡量讓遮瑕膏和粉底液的質地相近(如都是水潤型或都是持久型),以免打架。
-
色號選擇: 遮蓋痘印斑點時,遮瑕膏顏色要與粉底液顏色非常接近。提亮淚溝時,則可選擇比粉底亮一號的顏色。
-
工具: 使用濕海綿蛋來拍開遮瑕邊緣,是讓妝感融合的秘訣。
最簡單的建議:新手從「先粉底,後遮瑕」開始練習,這是最不容易出錯的方法!